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12篇
  免费   4771篇
  国内免费   20462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1168篇
  2022年   1969篇
  2021年   2024篇
  2020年   2050篇
  2019年   2373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1470篇
  2016年   1567篇
  2015年   2057篇
  2014年   2961篇
  2013年   2527篇
  2012年   3605篇
  2011年   3674篇
  2010年   3058篇
  2009年   3130篇
  2008年   3335篇
  2007年   3151篇
  2006年   2969篇
  2005年   2484篇
  2004年   1916篇
  2003年   1613篇
  2002年   1438篇
  2001年   1441篇
  2000年   1314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对黄鼠冬眠入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脑室内注射化学去交感药物6-羟多巴胺(6-OHDA)的方法,观察了人为地降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活动对达乌尔黄鼠入眠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室注射100-200μg6-OHDA使脑内NE含量减少50%以上,明显促进黄鼠入眠,平均入眠诱导期比自然冬眠动物明显缩短,整个冬眠季内冬眠时间延长,冬眠黄鼠仍具有正常的入眠觉醒周期。这些结果提示脑内NE系统活动水平降低是触发动物入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2.
刘治国  刘玉文 《昆虫学报》1992,35(1):125-128
趾钩是鳞翅目幼虫分类上常用的特征之一。从本世纪40年代起,神冈等对家蚕幼虫腹足趾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岛(1956)对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有过简短的报告。柞蚕幼虫腹足趾钩不但与地理品种分化有关,而且,由于柞蚕幼虫在野外山林中生活,柞蚕取食等活动,均靠趾钩把握柞枝,趾钩与柞蚕把握力有着密切关系。现将柞蚕幼虫腹足趾钩的形态特征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王明 《昆虫学报》1992,35(3):358-361
作者曾于1986年首次报道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卧龙地区发现的指虻属(Isshikia)一新种——汶川指虻。本文再次记述了在我国海南省发现的另一指虻属新种——海南指虻。另外同时记述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瘤虻属(Hybomitra)一新种——黑须瘤虻。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4.
大仓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4):275-279
本文依公式K=100W/L~3计算了大仓鼠肥满度。统计结果表明,雌性肥满度大于雄性肥满度。肥满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不同作物类型样地中大仓鼠的肥满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季节肥满度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与繁殖和气候有关。肥满度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5.
作者测定并分析了43只雄貉睾丸宽度、血清睾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睾丸宽度和血清睾酮水平呈明显的年周期季节性变化(p<0.01)。秋分(9月)时,睾丸宽度开始增大(p<0.05 );血清睾酮水平在10月开始升高(p<0.05)。各月雄貉的平均睾酮水平与平均睾丸宽度是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p<0.01 n=11)。雄貉繁殖季节初期,血清睾酮水平与其首、末次的交配日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和r=-0.476,p<0.05,n=19)。  相似文献   
66.
在整理由青海省采得蝗虫标本时,发现1新种,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青海雏蝗Chorthippus qinghaiensis,新种(图1—8) 雄:体小型。头部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平,侧缘明显隆起,顶锐角形。头侧窝狭长方形,长为宽的3.3倍。颜面向后倾斜,颜面隆起纵沟较浅,具刻点,侧缘在中眼处略狭。触角丝状,中段一节长为宽的1.4倍。复眼较小,卵圆形,纵径为横径的1.3倍,  相似文献   
67.
滇紫草愈伤组织培养与紫草素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浓度为10~(-5)Smol/1和10~(-6)mol/l的2,4-D和NAA分别与10~(-5)mol/l的KT组合,能明显抑制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愈伤组织中紫草素的产生,但几乎不受天然生长素IAA和KT组合的影响。葡萄糖较蔗糖能更有效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它们的最适浓度均为6%。LH和CH能抑制紫草素的产生,CH浓度大于0.02%时能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LH对生长无明显影响。椰乳浓度为10%时,能明显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紫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24倍。  相似文献   
68.
云南羯布罗香树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云南产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binatus Gaertn. f.)树脂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化合物,鉴定为羟基达玛烯酮—Ⅱ(hydroxydammarenone-Ⅱ,达玛烯二醇—Ⅱ(dammarenediol—Ⅱ),白桦脂酸(betulonk acid),亚细亚酸(asiatic acid),3,23-O-异丙叉亚细亚酸(3,23-O-isopropylidene asiatic acid)和崩大碗酸(madasiatic acid)。其中崩大碗酸系首次从龙脑香科树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
国产五种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国产5种菊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D. indicum 2n=2x=18=16m 2st,2n=4x=36=28m 6sm 2st;D. lavandulifolium 2n=2x=18=14m 4sm,2n=4x=36=28m 6sm 2st;D. lavandulifolium var.seticuspe 2n=2x=18=12m 6sm;D. chanetii 2n=4x=36=20m 14sm 2st,2n=6x=54=38m 14sm 2st;D. potentilloides2n=2x=18=14m 2sm 2st;D. vestitum 2n=6x=54=38m 16sm.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类群中出现的多倍体多为异源多倍体;根据对核型资料、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多倍化是菊属野生种进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0.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